我的咨询人生
黄启珠     2019-09-28 17:01:52

096.webp.jpg

一、 初涉咨询

我最早接触到管理咨询是在1981年。那时我就职于北京市机械工业局企管处。那正是中国百废待兴之时。企业里各项管理工作困难重重,千头万绪。这年下半年,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组织日本的一家管理咨询机构到中国来访问和讲学,分别在哈尔滨和北京办了两期“企业诊断”(即管理咨询)培训班。培训结束后日本专家针对北京市机械局下属北京钢锉厂进行实地诊断,并于几周内拿出了他们的诊断报告。我听了他们的报告后很受震动,回来即向领导汇报和建议引进日本人好的管理和诊断办法。在我的再三坚持和建议下,1982 9月,由北京市企协和市机械局共同组织的管理咨询培训班终于开学了,参加培训的均为机械系统内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多年管理经验的人员。四周的课堂培训后,还进行两个企业的咨询实践。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099.webp.jpg

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士气,我一鼓作气,把培训班连续地办了下去。但越到后来,我感觉到光做培训和实习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组织一支专业的咨询队伍,可以常年为企业服务。1984 年,我和同事们对北京市电线行业所作的咨询调查和解决方案震动了局领导,终于同意给出六个编制,组成企协管理咨询组。于是,我三顾茅庐找来了几名骨干,组成了第一个班子。

二、“情定”咨询

1984年,我遇到了一个出国深造的机会。可此时四十多岁的我,学历和外语均不算过硬,唯一的本钱就是有几年的实践经验。然而也许是精诚所致,居然顺利地通过了各种近乎苛刻的考试,成为了赴法预备班的一员。19858月初,同首批另外10名学员一起,飞到了法国,进入了艾赛克髙等商业管理学院。正是这一次巴黎之行,让我定下了下半辈子的航程和方向——去做咨询。在法国的管理学教授,每年有三分一的时间下到企业做咨询,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学生因此在课堂上的案例教学中就能学到许多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这本身就是一种管理问题,是解决中国教师如何能培养出学以致用的管理人才的一种好方案。重要的是,通过四个月的学习,我深深地领悟到了管理咨询的精髓,和管理咨询对企业管理、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管理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到了管理咨询作为一个行业的美好前景。 

100.webp.jpg

三、星星点灯

但从法国回来后,我发现我那一年前千辛万苦组织的队伍已经散了。于是我又重新组织起一支队伍继续工作,同时还兼顾企管处的工作。经历了很多坎坷后在1989年到90年间,机械局局长找到我,鼓励我成立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而北京人民机械厂则慷慨地允诺解决这个公司的挂靠和编制问题,并腾出三间房。我一面跑公司注册,一面四处找人,我第三次组织咨询队伍。一切虽很艰难而漫长,却也顺利。更可喜的,在人民大学王以华教授的牵头下,我们和一家法国咨询公司达成了合作。我甚至给只有一面之交的吴仪同志(时任北京市主管工业副市长)去了一封信,请她来同法国专家见一面,没想到她居然同意了。

可是此时,变故骤生。局里突然通知我,吴仪同志和局领导均不能参加,连公司到人民机械厂的挂靠和编制事宜也必须搁置,全部人马转回局部企协。我想尽办法最后也无济于事。无奈,我又开始四下奔波,把那些我说服来的准备共同创业却还没安顿下来的专家一个个送走,为他们寻找有编制、有劳保的单位。祸不单行。我在美国读书的儿子毕业前夕查出了结肠癌,接回国不久便撒手人寰。事业与生活的双重打击让我倍感伤痛,可我心中的理想之火一丝也没有熄灭。儿子火葬那天,同事们没让我去参加,让我留在办公室里工作,因为他们清楚,只有工作会让我暂时忘却悲痛。也许上天眷顾,就在这一天,我迎来了公司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客户,第二天我就领着人进厂了。此时已是1991年年底。多星公司.星星点灯。1992年,我毅然成立了民办性质的北京多星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并第四次组建人马,掀开了我人生的又一新章。

101.webp.jpg

四、咨询哲学

做了很多项目后,我总结出了我们多星的特点,西方人有辨证思考问题的习惯,先给出一个结论,再根据这个结论给出很多假设,在实际的调查中去论证这个假设,这就是麦肯锡的思路。相反,我们用“黑匣子”理论,先根据输出效果进行定量分析,从输出效果看它的问题和成绩在哪里,然后再有结论。比如,从整体看它的经济效益,包括它的获利能力、运营能力、发展能力、贡献能力等,还包括客户反映,从这几方面看它的输出效果。再进一步调查,从管理环节去找经验和原因。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员工的满意度高,这是输出效果好;招聘、任用、激励等环节看管理,找到一些好的经验以能够延用。输出效果差,可能是这几个环节处理不好,是管理上的原因造成的。然后在机制、体制和观念上找根源。要把人看成是资源,是生存和发展的源泉,而不仅是成本。所以,在做咨询的时候,改善方案要从导致问题的根源上找到原因并改善,最后要落实到输出效果的提高上。 

我的咨询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正是这些波折才能让我认识咨询,喜欢咨询,并用一生来呵护它。虽然现在已年过八旬,但对咨询的热爱和激情,丝毫未减。我从心里还希望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继续帮助更多的企业排忧解惑。

作者:黄启珠   北京多星管理咨询公司  董事长